因为爱茶,她从电视节目编导成为国家一级评茶师
在长宁,有位茶行业专家,她爱茶亦懂茶,以工匠精神深耕行业十余年,为茶行业的发展和茶文化的推广不断努力。本期“致敬劳动者”系列,就让我们一起了解2022年“上海工匠”获得者、国家一级评茶师、上海市一山一味茶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常静的茶文化之路。
喝茶,讲究一个“静”字,常有言:“以茶见静,非静不能得茶气。”常静这个名字,似乎天生便与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其实,她进入茶行业,既是必然,也是巧合……
(相关资料图)
从电视节目编导到茶行业专家,
她以“爱茶之心”,传承发扬茶文化
如今,提起常静的名字,往往都与茶有关,但在十几年前,她其实没有想过会把“茶”变成自己的职业。
常静大学读的是电影编导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电视台,成为电视节目编导。然而工作一段时间后,她却并没有从中感受到快乐。她开始思考转行,有次和母亲一起逛茶城时,母亲的一句玩笑话,让她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当时刚买了一些茶叶,我妈妈说,‘你从小就这么喜欢茶,不如去卖茶好了’,我一下子就茅塞顿开。”
有了目标后,2008年,常静正式进入茶行业工作。但她对自己的要求,并不只是卖茶。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她先后参加了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研究所开展的评茶师、高级评茶师、茶艺技师以及首届茶叶审评师资、第二届茶艺师资、茶艺裁判员、专业技能水平评价员、专业技能水平评价督查员的学习,并进行普洱茶品质评鉴研修、西湖龙井茶品质评鉴研修、广东乌龙茶品质评鉴研修,不断在茶行业内沉淀自我。
2020年12月,常静代表上海参加了我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比赛当天,首次登上竞赛舞台的她,身着一袭靛蓝色旗袍,一颦一笑皆是优雅端庄,一举一动娴熟而准确,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评审感受到了上海茶艺的海派风情。最终,常静在茶艺(国赛精选)项目竞赛中摘得银牌,并为上海市茶行业收获第一个“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而在举重若轻、行云流水般的茶艺展示背后,是常静对自己“魔鬼般”的高强度训练。“为了练核心,当时我每天9点就会开始‘举铁’,一天训练下来全身酸痛。此外要训练倒茶水流的粗细高低,还有托盘下蹲的精准角度等等,每天基本上只能睡四五个小时……”想起那段集训的日子,常静至今都记忆犹新。但她却认为十分值得。“这段经历让我的茶艺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登上竞技舞台后,能让更多人欣赏、了解、喜爱茶文化。之前的辛苦,就不值一提了。”常静说。
培养了茶叶技术人才超2000人,
让茶文化走进百姓家
在个人精进的同时,常静也不忘发扬工匠精神,致力于为爱茶人士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聚集从事茶经济、茶文化、茶科技、茶教育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员,组织开展学术交流,研究茶科技、普及茶知识、弘扬茶文化,并为茶行业培养新力量。截至目前,她开设的静园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已培养了茶叶技术人才超2000人,其中一二级技师50人,中高级技术人才550余人。同时为上海市培养茶业竞赛获奖选手16人,其中“全国技术能手”2名,全国一等奖3名。
2021年9月,常静参与并起草了团体标准《普洱茶品鉴审评技术规程》,并由中国茶叶学会发布、实施。《普洱茶品鉴审评技术规程》的实施,改变了普洱茶无专用品鉴审评标准的现状,对茶行业规范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了让茶文化能走进更多寻常百姓家,常静还致力于公益项目,带着服务社会的工匠情怀投身于茶科普工作。记者了解到,由常静创建的长宁区茶叶学会已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组织开展公益教学、公益茶科普活动30余期,受众近3万人次。“我们茶叶协会培养了很多茶科普志愿者,他们会去社区、园区、企业里开讲,讲的也并不是那些高深、专业的茶知识,而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比如说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茶,怎样更健康地去饮茶等。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中国茶,喜欢中国茶文化。”常静说。
标签: